用程序员的方式学习音乐制作
打开音乐制作的黑箱.png
有缘人你好:)这是我系列文章《Learn XXX the Coders Way》的第一篇文章,一个引子,从音乐创作开始,谈谈对艺术创作祛魅的问题。
一个困扰我多年的问题:没有艺术细胞
很久以前,我觉得我大概是 没有办法学习“音乐/写作/绘画”的,因为我
没有艺术细胞
跟很多朋友谈到类似问题,他们都跟我有差不多的想法,觉得“一个理科生哪有艺术细胞”。
除开少数朋友是用这句话来掩饰叶公好龙的尴尬,更多的其实还是对创作的认知是有一些偏颇的:人本能里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,会过高的估计没有做过的事情的难度。
所以,开始这个系列之前,我引用我最爱的一段话吧,摘自伯克利音乐学院编写的《流行歌曲写作:旋律》:
尽管一首歌曲的创作灵感可能来自于你的内心,但是创作出一首歌曲靠的是技巧。随着你对歌曲写作技巧的不断研习,你对内心深处的感受表达能力也必将随之得到提高。
我很感谢这段话,它让我对创作有了一个不同的认知,不再盲信“音乐细胞”和“天赋”的说法,它让我明白,创作的源泉是内心的情感,而表达的技巧是可以习得的;哪怕我们无法成为演奏大师,也无法成为编曲大师,但我们起码可以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,或者将来做游戏时候,给自己做做BGM,也够了,不是吗?
我从19年开始看乐理书自学以来,到现在其实已经两年了,因为很多原因,作品产出频率其实是比较低的,但是通过刻意设计每一个作品的练习侧重点,在每一个作品都尽量尝试不同的技巧和风格,获得了以前在学校学习的阶段无法获得得大量收获,完成了一个外行从0分到60分的过程;肉眼可见作品的完成度一天比一天高,每个作品的类型也都不一样,可以说是非常“投机取巧喜欢走捷径的学习方式”了。
这篇文章旨在帮你打开音乐制作的黑箱,让你看看,音乐创作和其他你已有经验的领域,并没有太大不同,不知道你对《银河系漫游指南》系列封面上那句话有没有印象:
Don’t panic!
我们一起来看看音乐创作和其他你熟悉的领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。
这个文章和其他教学类文章不同点在哪?
既然是《Learn XXX the Coders Way》,自然有程序员特色啦,想想我们怎么写代码的:
- 写代码实际上是一个一个 problem solving 的过程:发现规律,提取共性,进行架构设计,实现并解决问题
- 我们不生产代码,我们只是Github的搬运工
- 尽量降低心智负担,善用 Google,脑子里面放的东西越少,我们就越轻松
- 语言是个小问题,只要领域知识类似,切换语言,很快就能上手并且可以开始做工程
我是一个业余音乐爱好者,也是一个社畜,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所有的科班课程,不知道你是否知道《Ghost Blade》的作者(从程序员转为画师,是一个争议颇多的人,但无法否认他的作品很有魅力),我个人很喜欢他,因为他告诉了我,创作的最重要目标是表达自己,而不是过度纠结于手段,他的榜样让我意识到,现在的音乐学习,应该换一种方式了,学生时代的学习方法已经不再适用。
所以对应到学音乐,那就是:
- 学习方法论,让自己能够在学会一些基础的 Pattern 后,开始研究别人的音乐(源代码),从而自己造出轮子
- 擅用周边工具,或者自己制作工具,来把一些没有大量练习无法熟练掌握的东西用起来,降低心智负担
- 如何利用可获得的资源,完成快速创作(嗯,一切作品都不是凭空产生的)
- 将你在别的领域的学习经验,应用到音乐学习
我会在这个系列文章里,记录我的学习过程,也为你提供拓展的阅读材料和参考,当然,最重要的是方法论:学会方法,你就可以应对变化,而不是只局限于我讲述的少数技巧。
启程之前的心理建设
既然想要消除对于未知的恐惧,那么当然第一步就是,给“创作”祛魅。
创作的目的是什么
从目标的角度分析,所有的“创作”(包括编写代码,写作,绘画,音乐)都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,“创作”的终极目标。如果一部作品不带任何目的,是不会出现在任何人的视野的,就连我们熟悉的日记,一种影响范围最小的创作形式,都有一个明确的受众--作者自己。
因此,只要达成了 “让任何对象了解自己/自己的观点/感情倾向/某种过程” 哪怕是 “炫技” (比如很难弹奏的钢琴练习曲)这个目标,都可以认为是一种“创作”。
所以聊到创作,必须要谈谈与传统创作关系非常密切的工具:“语言”。
让我们先从“语言”开始,从语言的构成,来聊聊通常的文学创作如何进行,然后再看看其他创作方式和文学创作的相似之处。
从“语言”到“创作”的构成方式
语言,广义而言,是用于沟通的主要方式,有其符号与处理规则,一般称为文法。符号通常称为文字,会以视觉、声音或者触觉方式来进行传递。
语言用来传递已知或未知事物的含义。 “语言”一词可以更广义的理解为已知或未知世界的基础构成系统。
来自: 维基百科
语言是创作的基础,拿汉语来说,将文字按照文法排列组合,就能够写出句子; 句子是表达意思的基本单元,将句子按照一定的逻辑组织起来,就成了我们看到的各种文学创作的形式。按一定逻辑组织起来的句子集合,就成为我们看到的其他语言文学形式,比如小说,散文。
至于什么是组织句子的逻辑,我想最明确的逻辑,是我们的主题思想,也就是我们创作的目的--表达自己。
因此,也有一个很明确的标准,能知道你写的文章,哪里是多余的部分,哪些是可以省略的部分,那就是,他们对于表达你是思想是否起到了明确的作用,如果存在很多和你的思想无关的文字,显然,你的作品里存在很多冗余,就像噪音之于音乐, 杂色之于绘画。
对于句子构成的逻辑,王垠最写过一篇文章讲解,我觉得很有参考价值,值得一读。
写作的构成
上文已经提到,写作是句子的有序集合,在掌握了词汇和文法之后,你就可以进行写作了。
正如文首引用的内容所说,创作的灵感来自内心,而创作作品则靠的是技巧,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练习,你能掌握住更多的“词汇”,学会了使用形容词,语气词来表达你的感情,通过标点符号,你知道怎么将段落分割为更多更小的表意单元; 然后,你学会将一件事的起承转合,划分为段落,章节。
你上学了,偷偷去网吧被老妈抓了现行, 和朋友打架了,恋爱了,工作了,这些事情让你获得了只有你经历过的体验; 你阅读别人的作品,聆听同学的抱怨,偷听同事八卦,从别人的视角获得了你从未经历过的体验。 属于你的“素材库” 就此建立; 这些素材,在你的脑子里,以你的“灵感”为中心,排列组合,就会形成一个独一无二,打上你烙印的作品。
“创作”没有“新东西”,都是现有的东西的排列组合,如果你发现了一个你觉得前人从未想过的东西,大部分情况下,只是你的视野太狭窄,掌握的“素材”不够多,让你误认为只有自己知道这个东西。
从另一个角度看,因为人类想要表达自己的的思想这个中心很难变化,因此你的作品或者想法,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呈现给你希望的受众们。
几种创作类型的相似性
写作,绘画,编曲,写代码,本质上类似的,因为他们都是通过“语言”来进行“表达自己”的一种方式。
语言都有文字(或符号),之于音乐是音符,之于绘画则是色彩,饱和度,明度产生的组合。这些要素都是构成“语言”的基本单元,不同的地方在于语言的呈现形式分别是“自然语言”、“听觉”、“视觉”。
一些粗略的对应关系,比如:
音符时值 --> 语气,例如一个音符时值长,会有一种和你对话的感觉,而音符时值短,则情绪就更加激烈,语气更加铿锵
重复乐段 --> 一种修辞手法,类似反复
提高声音响度以强调乐曲高潮 --> 对应到绘画,使用高对比度,或者高饱和度/高明度的色彩来强调画面重点内容,构成画面的明暗变化;对应到写作里,类似对比的修辞
当然,他们也有明显的区别,一些难以对应到汉语文法上的概念,比如:
琶音
和弦:很难类比,算是一种基本的语言要素,更像某种感情色彩表达的基本单元
学会了一些基本单元之后,就是理解人类的认知规律。
乐理(音符,节奏,音程,调式,和弦,装饰音等等),绘画理论(色彩,意向,构成等等),自然语言(词汇,文法,修辞),这些东西,都是依托于人的认知规律,长期的发展中,形成的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法论。
学习这些东西,都是在探究人类的认知规律;而认知规律依赖于感官,所以在学习他们的差异的时候,很容易能通过听觉,触觉,视觉获得十分直观的认识。
例如,对于暖色和冷色的认知,是形成于人类的视觉和温度觉的联动,太阳是红色,黄色的,人们晒太阳觉得温暖,所以红色和黄色都是暖色,而冰和水是白色/蓝色的,好冷,因此白色和蓝色都是冷色,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建立起来的映射,我们把它称作“约定俗成的形容词”完全不过分。
再举个例子,同一首曲子,你听C大调版本,会觉得欢快,换成A小调,就会觉得有些“哀伤”的味道在里面,这也是长期以来,我们和同类,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,在大脑内建立的映射。在进行音乐创作的时候,这就是音乐的“文法”和词汇库。
所以学习这类创作工具 “语言” 的时候,实际上都是在建立一种映射,将不同的感官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,学会一门语言的基本符号和文法之后,开始学习造句,学习造句之后,就能开始写文章(开始编曲,绘画,开始编程),这是我为什么一直说几种创作非常类似的原因。
综上所述,所有的“创作”都可以简化为学习“语言”,而积累你的“词汇库”之后,你就能熟练运用,并且调用这些工具进行创作。
现在就开始
记得始终保持学徒之心,然后启程吧:)
结语
我将从两个主题开始(目前就想好这两个怎么写hhhh)
- 用程序员的方式学习歌词写作
- 用程序员的方式学习如何给视频起标题
谢谢你看到这里,先祝你冲浪愉快~
关于这个系列文章:
关于我的一些项目:
[](https://www.notion.so/79a9a8f215ed429ea0702544329143e7)
关于我:
你的文章充满了智慧,让人敬佩。 https://www.4006400989.com/qyvideo/36305.html